【車禍法律】車禍可請求的賠償項目有那些?如何計算車禍賠償金?
2022 Mar 30 車禍理賠保險
車禍理賠案例
一位上班族林先生,騎機車上下班在等紅燈,遭一名闖紅燈的酒駕司機從後方追撞,除了機車撞的粉碎外,也因此受了重傷。
沒想到雙方在調解時,酒駕司機直接表明不願賠償任何車禍賠償費用,導致林先生一家因負擔沈重的醫療費用而生計出現問題
遇到車禍事故可以請求哪些車禍賠償項目呢?律師瑋哥分析幾個求償項目和重點…
法院在審理車禍賠償金額的時候,通常會以「回覆損害發生前的原本狀態」 為原則,所以大多數是用金錢來計算。
所以在車禍事故責任成立後,被害人所受到的損害,依照民法規定,是可以請求肇事者賠償「 所受損害」和「所失利益」,這些詳細的車禍求償項目,律師瑋哥分為以下幾項來說明:
車禍賠償項目1、財產的損害賠償
因車禍所造成的車子損失,或是有其他財務之損失,例如衣服破損。都可以向肇事者請求賠償。
- 修繕費用:修復損壞之財物所需費用,包括零件、維修工資等。這部分常有爭議,主要是「回復方式」要如何估算。例如用原廠還是副廠維修? 目前的實務經驗,多半的法官會審酌能夠以「回復原狀的必要手段」。
- 補償費用:財財如果遭受的損害,是無法修理或恢復原狀,就可以按照實際損失給補償費用。
- 折舊費用:不過肇事者也是可以主張,以這些受損的財物的實際現金價值來計算(要扣掉法定的折舊費用), 藉此可以稍微降低損害賠償金額。
車禍賠償項目2、醫療相關費用損害賠
- 醫療費用:所謂醫療費包括掛號費、急診費、住院費、手術費、藥品費、檢驗費及診斷費等在內。。
- 就醫交通費用:在治療期間來往醫院,必要支出的交通費。
- 看護費用: 這部分需要有主治醫生認為必要的書面證明,要被害人受傷嚴重已達須請看護照料之程度。 如果是家屬照護的情況,就算沒有實際請外面的看護,按照目前法院實務的見解,是可以請求這部分的看護賠償金。
- 診斷書費用:診斷書須由合格醫師所開立。
- 其他費用:例如醫美除疤費用、復健費用、各種醫療輔具器材等。 這部分法院的見解,重點仍是放在「回復原狀」,不一定限於有健保給付才可以請求。
車禍賠償項目3、工作收入勞動力的損失或營業損
民法第193條第1項規定,不法侵害他人之身體或健康者,對於被害人因此喪失或減少勞動能力,應負車禍的損害賠償責任
這時候需要準備下面的證明文件,來請求損害賠償。
- 這時候需要準備下面的證明文件,來請求損害賠償。
- 工作損失證明:因為車禍必須休養,被害人受傷無法工作的損失,這期間的薪資收入,或是因為車禍造成永久性傷害的勞動力減損, 都可以請求損害賠償。
- 醫院證明:被害人的工作損失計算標準, 這部分通常法院會仰賴醫院的診斷證明書。而勞動力的減損,通常就會經過專業的醫療機構鑒定,這些都是沒有辦法由被害人自己來主張的。
- 收入證明:上班族需要有薪資證明(例如:個人的扣繳憑單、薪資轉帳證明、勞健保投保薪資等)。若是待業中,也可以參照受害人之勞工保險最低投保工資、勞基法規定之基本工資辦理。
- 勞動力減損證明:如果是終身之勞動能力減損,就須提出醫院鑒定機構的殘障等級判別資料表。
車禍賠償項目4、車禍死亡類型的損害賠
- 喪葬費:支出喪葬費的人可以請求賠償。這部分是在訴訟時,檢附相關的單據(例如殯葬業者的契約、收據等)。
- 扶養費: 主要是考量被害人本身如果是家庭的經濟支柱,依法有需要扶養的對象,例如父母或未成年子女,肇事者對於受扶養的對象也應負損害賠償責任。
車禍賠償項目5、 精神慰撫金(非財產上損害賠償)
有關精神慰撫金的部分,是律師常被問到:請求多少才比較合適?(如果是被害人有的希望天價的精神慰撫,如果是肇事者就希望賠償越少越好)
- 因人而異:因車禍事故造成被害人身體受傷或死亡時, 如果要請求精神慰撫金,是要取決於當時傷害的狀況,肇事責任歸屬的比例,也會斟酌雙方的身分、地位、資力等其他情況,法院綜合判斷,才會核定適當的精神賠償金額。
- 精神慰撫金(精神賠償)的原則:主要是為了填補被害人的精神痛苦,沒有辦法有明確的價格參考,被害人和親屬間,每一個人的狀況差異很大,沒有辦法一概而論,這個時候有律師協助判斷,也可以提供專業上的建議。
- 不限被害人才可請求: 精神賠償金並不限於被害人才可以請求,與被害人具備一定直系血親的其他人(例如父母、配偶、子女), 也一樣可以有機會請求到精神賠償。 尤其在死亡車禍的情況下, 也可以對車禍肇事者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律師瑋哥提醒訴訟注意事項
- 保全債權:車禍有時候造成的損害很大,被害人或家屬可以適當地向民事法院申請假扣押,確保肇事者不會脫產,保障將來的債權可以實現。
- 確定肇事責任比例:車禍一開始就要先做好車禍肇事責任的歸屬,知道個車禍肇事者的責任比例,如果有爭議要馬上處理,否則後面和解談判,或是請求賠償都沒有辦法進行下去。
本文為律師先生瑋哥提供案例
加注警語:本文內容僅供讀者為一般性參考,個案仍需經您諮詢專業人士以評估能否適用,因此,我們建議您應就遇到的問題尋求適當的專業意見。
如果您有任何法律問題,請點選本連結加line好友,預約法律諮詢時間!
0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