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冠瑋律師(律師瑋哥)
    0
    • 會員登入
    • 關於我們
    • 法律文章
    • 預約諮詢
    • 線上課程
    • 免費影音資源
      回主選單
      • Youtube
      • Podcast
    • 聯絡我們
    • Join us
    • Login
    • 0
      王冠瑋律師(律師瑋哥)
    • 關於我們
    • 法律文章
    • 預約諮詢
    • 線上課程
    • 免費影音資源
      Youtube Podcast
    • 聯絡我們
    法律文章
    • 文章總覽
    • 分類
    • 民事刑事訴訟 (97)
      • 車禍理賠保險 (53)
        • 繼承遺產家事 (40)
          • 債權催收詐騙 (17)
            • 台商跨境訴訟 (4)
              • 論文期刊採訪 (25)
                • Podcast (8)
                  律師瑋哥 車禍律師 車禍 車禍保險 車禍刑事 律師 網路犯罪 婚姻 詐欺 刑事告訴 催收 債務清理 債權管理 應收帳款 資產管理 期刊論文 離婚律師 台商法律 詐騙法律 金融法律 家事律師 繼承 繼承律師 遺囑 遺囑信託 保險規劃 台商繼承 大陸繼承 保險理賠 安養信託 監護宣告 律師在1樓 肇事逃逸 律師建議 交通事故 車禍法律 交通事故理賠 台灣法律 刑事訴訟 民事訴訟 保險 車禍理賠 國家賠償 車禍國賠 借名登記 贈與 信託 剩餘財產分配 離婚 夫妻財產 保險金信託 遺產 扶養費
                  1. 首頁
                  2. 法律文章
                  3. 債務催收產業訂定專法可行性研究-11-我國現行債務催收的法律規範

                  債務催收產業訂定專法可行性研究-11-我國現行債務催收的法律規範

                  2019 Dec 16 論文期刊採訪
                  內容目錄
                  1. 一、現行刑法的適用
                  2. 二、現行民法的適用
                  3. 三、社會秩序維護法
                  4. 四、檢肅流氓條例
                  5. 五、組織犯罪防制條例
                  6. 六、行政秩序法規
                    1. 大成台灣律師事務所【王冠瑋律師】論文【債務催收產業訂定專法可行性研究】
                    2. 🙋🏻‍♂️如果您有任何國內外金融債權催收法律問題,歡迎點選本連結,預約法律諮詢時間!

                  第二章 第二節 我國現行債務催收的法律規範

                  除了非法的地下業者於法不容,政府必須積極取締外,金融機構 債權委外催收,之所以會引起眾人的關注,乃在於債務的委外催收行 為,涉及到債的本質規定,包括:

                  1. 債的「非支配權」:就我國民法觀之,比較債權與物權的差異,最具關鍵的一點是,債權不是「支配權」。民法上的債權並未賦予債 權人可對債務人人身加以支配的權利,債務人固負有給付義務,基此「當為」而受拘束,但並不因此而成為相對人支配的客體。債權人是不能直接強制債務人提出給付的。雖然債權人得依強制執行法的規定,強令債務人履行其義務,但債務人仍是處於法律之力下,並非受 於債權人的直接支配。25因此債務催收行為強度,倘若已超逾一個負有債之給付義務的債務人,所需要忍耐的程度,令債務人感到無從選擇,26即有違法之虞。
                  2. 債的相對性:在債之關係中,其法律關係原則上僅建構於參與 債之關係之法律主體間,故債權人原則上僅能對債務人主張,而不能 直接向第三人請求給付。27而催收人催收的對象,由於其所以得進行 催收之基礎,即在於其所享有債權,或接受債權人之委託,自然也應 該有債之相對性原理之適用,而只能對債務人本人進行催收。在未找 到債務人本人之前,不得對任何第三人進行催收要求還款,因為該第 三人就該債之關係,並不負有給付義務。只是在催收實務上,可能存 在催收人雖然係以債務人為催收對象,但實際上受到催收行為影響權 益之人,卻及於其他第三人的情形。尤有甚者,催收人甚至直接以第三人為催收通訊對象,轉而企圖藉由對第三人的騷擾,促使第三人幫 忙找出債務人,或直接要求與債務人有一定親近關係者(如債務人的 父母、配偶、子女等)代為清償。凡此皆背離民法上債的基本原理, 甚至有構成刑法上強制罪之嫌。

                  由於債的上述兩種特質,使得債的實踐必須踐履適當的方法與手段,踰越此一限度的途徑與方法,即使為登記有案的合法催收債款公司,依舊不為法律規範所允許。針對不法與不當的催收,現行的法規也有相當的規範,以下筆者從法律的規定與行政法規的規範兩方面,檢討不法與不當催收的相關法令適用。

                  一、現行刑法的適用

                  不法與不當催收手段,可能涉及的刑法規定包括:

                  • 一.催收過程中,不當的加害通知或表示:例如,向債務人表示,如不及早還款,後果自負等等。依照現行刑法規定,以加害生命、身 體、自由、名譽、財產之事,恐嚇他人致生危害於安全者,處兩年以 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百元以下罰金(刑法第 305 條)。意圖為自己或 第三人不法之所有,以恐嚇使人將本人或第三人之物交付,或以恐嚇 方法得財產上不法之利益者,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 一千元以下罰金(刑法第 346 條)。

                  在此必須特別提出討論者,一般學說上認為恐嚇罪之成立,需具 備下列四項要素:

                  1. (1)須有以不法為害恐嚇他人之故意;
                  2. (2)須以加害生命、身體、自由、名譽、財產之事相恐嚇;
                  3. (3)須對於被害人直接為之;
                  4. (4)恐嚇之程度須達被害人心生畏怖為必要。

                  而第(4)點的認定,以一般人觀念足生危害於安全者即是,即便接受惡害通知之人為無意思能力人,或對於通知內容無理解能力人, 亦不妨礙第(4)點之認定。

                  • 二.未經同意侵入或被請求離去仍滯留債務人家中:刑法第 306 條 規定,無故侵入他人住宅、建築物或附連圍繞之土地或船艦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百元以下罰金。無故隱匿其內,或受退之要求而仍留滯者,亦同。本罪保護法益,各國立法例有認為係社會法 益者也有個人法益者,學說上則認為,倘非認其係在侵害居住權,即 認其係侵害住居之平穩。如果認為主要在保護個人住居權,則應該是當作個人法益犯罪。
                  • 三.逼迫債務人家人簽下本票,或逕行取走財物抵債:刑法第 304 條規定,以強暴、脅迫使他人行無義務之事,或妨害他人行使權利者, 構成強制罪。最高法院二八年上字第三六五零號判例指出,本條以強 暴脅迫,祇以所用之強制手段,足以妨害他人行使權利,或足以使他行無義務之事為已足,並非以被害人之自由完全受其壓制為必要。
                  • 四.偽造與行使公文書或公印文及僭行公務員職權:刑法第 211 條、第 216 條與第 218 條等規定偽造文書印文罪,此等條文之目的在藉由對文書真實性之保護,維持公共信用與交易安全,另刑法第 158 條對冒充公務員而行使其職權者之僭行公務員職權罪,多係行為犯, 係有兩個不同之行為,除要有冒充行為以外,另須有行使職權之行為。
                  • 五.強行扣留債務人:刑法第 302 條規定,私刑拘禁或以其它非法方法,剝奪人之行動自由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罰金,因 而致死者加重其刑。該罪的構成要件包括,欠缺正當理由,而以強暴、 脅迫手段剝奪他人自由之行為,使被害人置於自己的實力支配之下, 並具有構成要件故意者。
                  • 六.散佈債務人欠債消息:散佈欠債消息,可能涉及刑法第 309 條 公然侮辱罪、第 310 條誹謗罪、第 313 條妨礙信用罪,這些都屬於告 訴乃論之罪。散佈債務人欠債,可能觸犯債務人之「名譽」與「信用」。 信譽係個人人格之社會評價,妨害名譽即以降低他人人格之評價,使 名譽之保持人引起精神之痛苦;而「信用」乃指個人在經濟方面的地 位,從事經濟活動者苟欠缺此項地位,對於其經濟活動將有重大不便。

                  二、現行民法的適用

                  法律與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而在日常生活中與我們最為密切的法律莫過於民法。事實上,人類所經營的社會生活不外乎經濟生活與倫理生活,規範經濟生活以保護財產之歸屬秩序之法律,即為財產 法。財產法中,物權以規範人對物之支配關係為內容,債權則規定特定人得請求為特定行為權利之內容,兩者同屬財產法之重要內涵,故有學者稱之為民法財產法上的兩大支柱。

                  債的發生無論是金錢借貸、信用卡消費等,均屬民事糾紛。民法本來即賦予債權人請求權,經由訴訟程序對債務人取得執行名義,以 滿足債權,惟民法對於此項請求權的行使並非毫無規範,民法第 148 條即規定:權利之行使不得違反公共利益,或以損害他人為主要目的;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依誠實及信用方法。故如果在行使權利的同時,對債務人有所侵害,債務人亦得依相關之規定,對債權人或 債務催收人主張權利。是故民法第 213 條第 1 項又規定:負損害賠償責任者,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外,應恢復他人損害發生前的原狀。

                  整理民法上對於催收行為的適用,包括:

                  1. 非財產權上的損害賠償:民法第 18 條規定「人格權受侵害時, 得請求法院除去其侵害;受有侵害之虞時,得請求防止之。前項情形, 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得請求損害賠償或慰撫金。」
                  2. 侵權行為之損害賠償:民法第 184 條規定「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加害於他人者亦同。違反保護他人之法律,致生損害於他人者, 負賠償責任。但能證明其行為無過失者,不在此限。」必須另外指出的是,雖然債權之行使,通常應對特定之債務人為 之,但第三人如教唆債務人合謀,使債務之全部或一部陷於不能履行時,則債權人因此所受之損害,則得依侵權行為之法則,向該第三人請求賠償。
                  3. 侵害身體健康之財產上損害賠償:民法第 193 條「不法侵害他 人之身體或健康者,對於被害人因此喪失或減少勞動能力,或增加生活上之需要時,應負損害賠償責任。」
                  4. 侵害身體健康之非財產上損害賠償:民法第 195 條「不法侵害他人之身體、健康、名譽、自由、信用、隱私、貞操或不法侵害其他 人格法益而情節重大者,被害人雖非財產上之損害,亦得請求賠償相當之金額。其名譽被侵害者,並得請求回復名譽之適當處分。」
                  5. 物之損毀之損害賠償:民法第 196 條「不法毀損他人之物者, 被害人得請求賠償其因毀損所減少之價額。」

                  三、社會秩序維護法

                  社會秩序維護法立法目的,係為維護公共秩序,確保社會安寧,屬於刑法之特別法,故違反社會秩序行為之處罰,以行為時有明文規 定者為限。是以不法與不當催收都有違犯本法之可能,相關條款包括:

                  1. 第 63 條:「有左列各款行為之一者,處三日以下拘役,或新台幣三萬元以下罰鍰:3.無正當理由,攜帶用於開啟或破壞門、窗、鎖 或其他安全設備之工具者。5.散佈謠言,足以影響公共安寧者。6. 蒙面偽裝或以其他方法驚嚇他人有危害安全之虞者。」
                  2. 第 65 條:「有左列各款行為之一者,處三日以下拘留:3.無正 當理由,攜帶類似真槍之玩具槍,而有危害安全之虞者。」
                  3. 第 66 條:「有左列各款行為之一者,處三日以下拘留,或新台 幣一萬八千元以下罰鍰:2.冒用他人身分或能力之證明文件者。」
                  4. 第 68 條:「有左列各款行為之一者,處三日以下拘役,或新台 幣三萬元以下罰鍰:2.藉端滋擾住戶、工廠、公司行號、公共場所或 公眾得出入之場所者。」
                  5. 第 72 條:「有左列各款行為之ㄧ者,處新台幣六千元以下罰 鍰:1.於公共場所或公眾得出入之場所,酗酒滋事、謾罵喧擾不聽制 止者。2.無正當理由擅吹警笛或擅發其他警號者。3.製造噪音或深夜 喧嘩,妨害公共安寧者。」
                  6. 第 73 條:「有左列各款行為之ㄧ者,處新台幣六千元以下罰鍰:1.於學校、博物館、圖書館、展覽會、運動會或其他公共場所, 口角紛爭或喧嘩滋事,不聽制止者。」
                  7. 第 87 條:「有左列各款行為之一者,處三日以下拘留或新台幣 一萬八千元以下罰鍰:1.加暴行於人者。」
                  8. 第 89 條:「有左列各款行為之一者,處新台幣三千元以下罰鍰或申誡:2.無正當理由,跟追他人,經勸阻不聽者。」
                  9. 第 90 條:「有左列各款行為之一者,處新台幣三千元以下罰鍰 或申誡:1.污損他人住宅題字、店鋪招牌或其他正當之之告白或標誌 者。2.未經他人許可,張貼、塗抹或畫刻他人之交通工具、圍牆、房 屋或其他建築物者。」
                  10. 第 91 條:「有左列各款行為之ㄧ者,處新台幣一千五百元以下 罰鍰或申誡:1.污濕他人之身體、衣著或物品而情節重大者。」

                  四、檢肅流氓條例

                  檢肅流氓條例第 2 條第 1 項第 4 款:恃強為人逼討債務,......並足以破壞社會秩序者,為本條例所稱之流氓。又檢肅流氓條例施行 細則第 4 條 2 項:本條例第 2 條所稱足以破壞社會秩序,係指其行為 具有不特定性、積極性及慣常性,對社會秩序足以破壞者。惟目前多 數實務見解以為,針對特定債務人逼討債務,尚不構成流氓行為。

                  五、組織犯罪防制條例

                  組織犯罪條例其立法目的係為防制組織犯罪,以維護社會秩序,保障人民權益。本條例有俗稱的「排黑條款」,可以避免有犯罪前科 之犯罪組織介入催收業務。該條例第 2 條規定「本條例所稱犯罪組 織,係指三人以上,有內部管理結構,以犯罪為宗旨或以其成員從事 犯罪活動,具有集團性、常習性及脅迫性之組織」。

                  除此之外,債務催討行為亦常會觸及其他刑事特別法,例如持槍 械刀棒凶器,則可能涉及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而債權人叫討債人來討債也不能完全置身事外,因為有成立共犯或教唆犯之可能。

                  六、行政秩序法規

                  催收業務也可能涉及兩項行政秩序法規,包括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以及金融機構專屬的銀行法。 就個人資料保護而言,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規定:個人資料之蒐集或利用,應尊重當事人之權益,依誠實及信用方法為之,不得 逾越特定目的之必要範圍,將債務人之個人資料,提供予多家催收帳 款公司非法利用,如因此造成當事人權益受損,依該法第 6、28 條規 定,非公務機關違反本法規定,致當事人權益受損害者,應負損害賠 償責任。但能證明其無故意或過失者,不在此限。依前項規定請求賠 償者,被害人雖非財產上之損害,亦得請求賠償相當之金額;其名譽 被侵害者,並得請求為回復名譽之適當處分。又當事人主張有利於己 之事實者,就其事實有舉證之責任。

                  另外,銀行法第 61 規定,不論是自行催收或是委外催收,都適 用相同的催收規範,即使是委外催收發生不當,也屬於銀行的內控不良,責任和自行催收一樣,要令銀行對於不當的催收行為一起負責。 其規定銀行違反銀行法令、章程或有礙健全經營之虞時,主管機關除得予糾正、命令限期改善外,並得視情節之輕重,撤銷法定會議之決議、停止銀行部分業務、命令銀行解除經理人或職員之職務、解除董事等負責人職務,或停止其於一定期間內執行職務。

                  🧑🏻‍⚖️律師瑋哥小提醒

                  大成台灣律師事務所【王冠瑋律師】論文【債務催收產業訂定專法可行性研究】

                  論文-債務催收產業訂定專法可行性研究【王冠瑋律師瑋哥】

                  🙋🏻‍♂️如果您有任何國內外金融債權催收法律問題,歡迎點選本連結,預約法律諮詢時間!

                  法律諮詢

                  民刑訴訟案件

                  委託與狀訴

                  遺囑信託保險

                  代筆遺囑

                  車禍講座課程

                  • 催收
                  • 債權管理
                  • 律師瑋哥
                  • 資產管理
                  • 分享此文章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養老理財法律】單身無子女和家人,去世時房屋財產全送給國家!律師教3招解決,不怕遺產充公國庫

                  單身無子女和家人,去世時房屋財產全送給國家?律師教你3招解決,不怕遺產充公國庫。根據台灣法律規定,單身沒有法定繼承人的人,如果不提前規劃,遺產會被充公。

                  EP002《父母可以要求子女償還「栽培費」嗎?》|《警察廣播電台》律師瑋哥聊天室

                  父母能要求子女償還「栽培費」嗎?父母與子女簽契約效力與法律底線,律師瑋哥剖析親子金錢糾紛背後的法律真相,教你如何訂立合理扶養協議,保障雙方權益!

                  兄弟分產不合未辦繼承登記,遺產被拍賣充公?律師教你拿回繼承遺產的方法

                  在台灣沒有辦理繼承登記,可能導致遺產被充公拍賣。律師提醒繼承法律的規定,以及如何避免拍賣,儘早辦理繼承登記,拿回繼承遺產。

                  EP003《父母從來沒照顧我,子女不給扶養費可以嗎?》|《警察廣播電台》律師瑋哥聊天室

                  父母從未照顧子女,甚至家暴,子女還需要支付扶養費給父母嗎?王冠瑋律師解析《民法》第1118條之1的扶養義務,結合真實案例,教你如何舉證免責、降低扶養責任。

                  EP006《繼承先後的順位?孫子或媳婦是繼承人嗎?》|《警察廣播電台》律師瑋哥聊天室

                  債務催收產業訂定專法可行性研究-2-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關於我們

                  • 大成台灣律師事務所
                  • Youtube律師瑋哥
                  • Podcast律師1樓
                  • 橘子姐的熟年理法院

                  服務項目

                  • 預約法律諮詢
                  • 常年法律顧問
                  • 課程培訓講座
                  • 使用條款
                  • 退費政策

                  聯絡我們

                  • 聯絡電話: 02-27020208
                  • 地址: 106 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二段77號10/18樓
                  • 公司名稱: 王冠瑋律師事務所(律師瑋哥)
                  • 統編: 19331064
                  • 隱私權政策
                  COPYRIGHT ©王冠瑋律師(律師瑋哥) All rights reserved | Powered by 路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