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車禍法律】車禍過失傷害與刑事責任,律師:小心避免重罰與應對之道
2025 Feb 25 民事刑事訴訟 車禍理賠保險
台灣每天發生不少車禍,可能你也曾經歷過,或聽過親友的故事。有時候,一不小心發生車禍,導致對方受傷,還是可能觸犯《刑法》第284條的過失傷害罪,甚至如果不幸發生死亡事故,還會涉及《刑法》第276條的過失致死罪。
很多人擔心遇到了車禍,不知道該注意哪些事,才不會犯了刑責。律師瑋哥針對車禍比較麻煩的刑事問題,帶你了解車禍的刑事責任成立條件、法律責任。
一、車禍的刑事責任分類
發生車禍後,法律會根據事故的嚴重程度來決定刑事責任,主要分為四種情況:
財產損失事故:只是車子或財物受損,沒有人受傷,這種情況不會涉及刑事責任。
人員輕傷事故:雙方有輕微傷害,如擦傷、撕裂傷,就可能涉及《刑法》第284條的過失傷害罪。
重傷或殘廢事故:若受傷的人傷勢嚴重,刑責可能提高。
死亡事故:若車禍導致有人不幸死亡,就可能構成《刑法》第276條的過失致死罪。
二、什麼是過失傷害罪?會被判多久?
1. 過失傷害罪(刑法第284條)
如果因為肇事者的疏忽駕駛導致別人受傷,可能就會構成過失傷害罪。
- 一般過失傷害:最重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十萬元以下罰金。
- 如果造成重傷:最重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十萬元以下罰金。
但別擔心,這個罪是告訴乃論罪,意思是如果你能在第一審言詞辯論終結前談成和解,對方撤回告訴,就不會被追究刑責。
2. 過失致死罪(刑法第276條)
若車禍導致受害人死亡,肇事者會面臨更嚴重的刑責:
- 一般過失致死:最重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二千元以下罰金。
- 因業務過失致死(如職業駕駛):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得併科三千元以下罰金。
這種情況就不是和解就能解決的了,因為它是非告訴乃論罪,檢察官一定會依法追訴。不過,如果你能夠積極跟家屬談和解,還是有機會爭取緩刑或易科罰金。
三、遇到車禍後的法律程序怎麼做
1、冷靜處理,報警求助
第一時間,你一定要冷靜,確保現場安全後,馬上報警(110)和叫救護車(119),千萬別抱著「沒事就算了」的心態,否則可能吃上肇事逃逸的罪名。
2. 釐清責任,收集證據
接下來,你需要收集以下證據,以備後續處理:
- 拍攝現場照片、錄影(特別是撞擊點、剎車痕、車輛位置等)。
- 找目擊者作證(越多人證越好)。
- 確保警方製作車禍初判表(這會影響肇事責任的認定)。
- 如果需要,可以申請車禍鑑定。
3. 和解 VS. 提告,該怎麼選?
如果你是肇事者,最好的方式是主動聯絡受害者,盡快談和解。
為什麼要和解?
- 可以避免刑事責任(過失傷害罪是告訴乃論罪,和解後就不會被告)。
- 可以節省時間和金錢,訴訟可能拖上一、兩年。
- 易科罰金和和解金額通常相差不大。
如果你是受害者,而對方態度消極,那你就可以選擇提起刑事告訴,並同步進行民事求償(例如醫療費、財產損失、精神賠償等)。
4.如何提出刑事告訴?
- 受害人可於六個月內向警局或檢察署提告。
- 檢察官若認定犯罪成立,將提起公訴,案件進入法院審理。
5. 民事求償可同步進行
- 被害人可同步提出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請求醫療費、財產損失、精神慰撫金等。
- 注意:民事求償時效為2年,請務必在時效內提告。
律師瑋哥建議
車禍事故可能瞬間發生,但法律問題卻可能糾纏多年。因此,不論是肇事者或受害人,應該了解法律責任,並在事故發生後積極應對。
不過也要提醒大家,車禍法律糾紛中,和解往往比訴訟更有利,可節省時間與金錢成本,減少訴累。然而,若對方不願和解或態度惡劣,建議你趕快諮詢律師,盡可能找到解決方案,並確保你自身權益不受到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