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理財法律】子女應該付多少扶養費?律師告訴你:「孝親費」和「扶養費」有什麼不同?
2024 Nov 22 民事刑事訴訟 繼承遺產家事
你了解什麼是孝親費和扶養費嗎
「每個月給父母的孝親費,到底算不算法律上的義務?」許多子女都有這樣的疑問。尤其是台灣重視孝道的文化中,常會把「孝親費」當作天經地義,但其實在法律上,「孝親費」和「扶養費」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本文帶你深入解析這個議題,用案例和法律條文幫助你更清楚了解,什麼情況下父母可以要求子女支付扶養費,又該怎麼面對這些家庭財務問題。
經濟能力有限的子女是否需要支付孝親費?
我以前的同事小志,今年30歲,他每月薪水大約5萬元,但其中2萬元都作為「孝親費」交給父母。問題來了:他的父母也是公務員退休,其實擁有穩定的退休金和房地產,經濟狀況相當不錯,但仍然堅持每月向小志索取這筆費用。母認為,身為子女就應該每月提供金錢支持,否則就是「不孝」。
律師瑋哥解釋:孝親費並非法律義務
孝親費屬道德自願:孝親費的本質是一種道德和情感上的支持,屬於子女的自願行為,並不具有法律強制力。換句話說,父母無權強制子女支付孝親費,也無法透過法律途徑索取。
扶養費有法律依據,而且需符合要件:根據《民法》第1117條,父母若無法以自身財產維持基本生活,有權要求子女支付扶養費。這裡的「無法維持基本生活」,指的是父母名下沒有足夠財產,也沒有穩定收入來支付生活必需的開銷,例如食物、房租、基本醫療等。
什麼情況下可以要求子女付扶養費?
根據《民法》第1114條和第1117條,父母是否有權請求扶養費,取決於以下條件:
1、父母是否無法維持生活
並不是在任何情況,你都要無條件地扶養法律規定的這些人。民法第1117條有具體規定:
- 受扶養權利者,以不能維持生活而無謀生能力者為限。
- 前項無謀生能力之限制,於直系血親尊親屬,不適用之。
也就是,當一方不能維持生活(例如存款不足支付生活開銷、沒有固定收入),且沒有謀生能力的時候(例如有身心障礙或重大疾病等等,不能再勞動),另一方就對他有扶養義務。
而在子女扶養父母的狀況,更容易要承擔扶養義務,只需要父母不能維持生活,不必再討論父母還有沒有謀生能力,子女就有義務扶養父母。
但是,如果父母名下有足夠財產或穩定收入(如租金、退休金等),則無權要求子女支付扶養費。
2、子女的經濟能力
法院在判斷扶養費的支付金額,還是會以子女的經濟能力為基礎,法律不會要求子女犧牲自己的基本生活水平來扶養父母。
扶養費給多少比較合理?
如果父母真的無法維持生活了,扶養費是不是父母開價多少,子女就要全盤接收?還是有根據子女本身的經歷能力而定,這又該如何判定呢?
實務上,法院在判定扶養費金額時,通常參考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的「平均每人每月消費支出」。
以台北市為例,根據今年(2024年)的數據,平均每人每月消費支出約為34,014元 ,所以台北的生活費真的很高哦!!如果是新北市,平均每人每月消費支出約為26,226元。也就是說,若父母居住在台北市,且無法維持生活,他們可向子女請求分擔約34,014元的扶養費。
不過,每位子女的經濟狀況不一,不一定都要繳相同的扶養費。法院會依照每人生活、經濟狀況分配,所得較高的子女負擔多一點,較低者則少付一點。
但是,如果全部的子女加起來,大家的財力都沒辦法負擔3萬多元,法官則會依據衛福部公告的「每月最低生活費」判定,以今年(2024年度)台北市19,649元為例,法院就會用這個金額給子女分攤。
如何處理孝親費或扶養費的爭議?
1. 孝親費:建立良好的家庭溝通
許多糾紛其實源於家庭成員間的誤解。孝親費因為屬於自願給的性質,你可以與父母坦誠溝通自己的經濟狀況,避免不合理的支出影響自己的生活。
2. 扶養費:理解父母需求,確認雙方財務狀況
如果父母狀況不好,去理解父母的需求,主動與父母討論老年生活的安排。
在父母主張扶養費時,子女有權要求確認父母的收入與財產狀況,確定是否符合法律上的「扶養費」條件,如果不是扶養義務,就回到孝親費的討論範圍。
萬一,父母提出不合理的要求,也儘量理性地溝通,避免家庭糾紛變成法院訴訟上的對立,花錢花時間還傷心。
3. 尋求法律協助
若與父母的財務爭議難以調解,可以考慮尋求律師或法律服務單位的協助,確保你自身的權益。
加注警語:本文內容僅供讀者為一般性參考,個案仍需經您諮詢專業人士以評估能否適用,因此,我們建議您應就遇到的問題尋求適當的專業意見。
如您有法律問題,請加律師瑋哥LINE 官方帳號,或打事務所電話:02-27020208 轉法務候小姐或王冠瑋律師,預約付費法律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