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要求出錢買房產在他名下?律師教你3種選擇免爭端
2024 Jan 29 民事刑事訴訟 繼承遺產家事
最近,朋友的母親因為資金不夠,要求他一起合資買房,希望他出頭期款100萬元,而且在未來,他要付房屋貸款付一半的錢,不過母親希望房屋先登記她的名下,以後再給朋友繼承。
因為母親年紀比較大,他和母親在購屋的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難,原先的協議在辦理貸款過戶時也遭遇變故,讓他感到一起買房相當吃虧。
家人合資買房不勉強,3個方向給你選
母子之間的金錢問題總是棘手的,特別是在不動產交易中,事先談好並且用法律稅務規劃,才不會在未來付款家人產生嫌隙。律師瑋哥在這裡為大家提供三個選擇,助你解決合資買房的問題。
1. 母子只用一人名義買房,簽協議書保障
合資買房若只使用一人的名義,確實在過戶、貸款手續等方面較為簡便。但為了保障雙方權益,建議一定要簽署「合資買房協議書」,並由律師見證或公證人認證。協議書應明確規定款項、比例、權狀的保管人,並討論日後可能發生的問題,例如賣房後的款項分配等。
律師瑋哥小建議:
兩人簽署「合資買房協議書」,由律師見證或公證人認證。
明確規定款項、比例、權狀的保管人,並討論日後可能發生的問題,例如賣房後的款項分配等。
避免母親(兒子)擅自處理房屋過戶,可以在協議書寫上懲罰性違約金,用來保護母親(兒子)的權益。
母親(兒子)非所有權的一方保管權狀,辦理不動產預告登記,避免所有權人任意過戶。
2. 買房登記一人一半,形式上最公平
既然是母子合資買房,登記可以選擇一人一半,包括頭期款、貸款、裝潢等都分攤。選擇一人一半的登記方式,形式上最公平,但同樣需要謹慎處理,一樣也要簽署合資買房協議書,以確保未來的糾紛能夠得到解決。
3. 不要合資,資金不足用借款最簡單
如果覺得合資買房讓母子雙方感到困擾,而且貸款、過戶怎麼分都是要考慮長期的規。既然這麼麻煩,也可以選擇不合資,直接母子之間借款處理。母親如果有財務需求,就向兒子借款解決,不動產法律關係變得簡單明了。這種買方方式也需要謹慎評估雙方的財務狀況,並保持理性的溝通,才不致於因買房而引起家庭大戰。
補充:家人合購房產注意3重點
母親要求登記在她的名下,單一持有人可能在某些方面有利,但也有三大理由需要注意:
未來母親過世,繼承問題要優先考量,如沒事先規劃,可能導致不公平的狀況。
共同買屋同居,一起付貸款,一起修繕、付水電瓦斯管理費用,分配不當反而帶來家庭摩擦,特別是對於結了婚的子女。
房屋登記在母親(兒子)名下,未來其他的繼承人的風險和問題。
這些問題都是需要事先想清楚,並且做好妥規劃。
家人合買房屋常見糾紛
家人合資買房固然是一種共同努力的方式,但也容易引發各種糾紛。
以下是五種常見的家人合買房屋可能遭遇的糾紛案例狀況:
1、財務分配糾紛:
案例描述: 合資買房時,其中一方未清楚列明出資金額、比例,或者有隱藏的財務狀況。未來對付貸款、稅金、房屋修繕費用,常會有爭議該誰出錢。
可能糾紛: 合資人可能會因為財務不透明感到不安全感,或是各種費用分攤無法預料,導致共同買房不順利,甚至發展成家人間的法律糾紛。
2、房屋使用權糾紛:
案例描述: 買房後,家人中某些人想要長期居住,而另一方可能有其他計劃,導致使用權糾紛。也有家人住在一起,或是結婚有了新的成員,彼此間雖然衝突不斷,但子女都不敢搬走,因為搬走之後,未來父母親把房產過戶給別人,子女也不會知道。
可能糾紛: 未能事先明確房屋的使用權,可能導致日後的爭執,特別是如果其中一方缺錢而希望賣房。或是結婚的夫妻和居住其中的家人有財產爭議。
3、遺產分配不均糾紛:
案例描述: 買房後,其中一方過世,遺產分配引發家族糾紛,尤其是沒有借名登記的協議書,也沒有訂定明確的遺囑。
可能糾紛: 沒事先規劃協議書或是遺囑,把財產分配說清楚,其他的繼承人可能會覺得遺產分配的不均,又引起家庭內部的爭執,這時就需要法院介入解決了。
4、婚姻狀態變動糾紛:
案例描述: 買房時某家庭成員單身,但在房屋持有期間結婚,婚姻狀態的變動可能引發問題。
可能糾紛: 婚姻狀態的變動可能影響到房屋的繼承權,家庭成員之間可能因此產生矛盾。
這些常見的案例,要大家注意在合資買房過程中,明確的合作協議和徹底的溝通是至關重要的,或是提早去請教專業律師,以避免日後可能發生的家庭糾紛。
結語:
家人合資買房是一項涉及金錢和感情的大事,選擇適合雙方的方式至關重要。無論是簽署協議書、公平分攤,還是選擇不合資,都需要有清晰的計劃和理解。
在買房前,最好與家庭成員充分討論並確立明確的法律協議。王冠瑋律師建議,事前與專業律師協商,確保每一方的權益都得到保障,讓合資買房的過程更加愉快和順利。
最後,不論是和父母合資買房,情侶、朋友共同買房,都要好好考慮登記誰的名字,這關系到未來的法律狀態和權益分配。
本文為律師先生瑋哥提供案例
加注警語:本文內容僅供讀者為一般性參考,個案仍需經您諮詢專業人士以評估能否適用,因此,我們建議您應就遇到的問題尋求適當的專業意見。
如果您有任何法律問題,請點選本連結加line好友,預約法律諮詢時間!